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齐玉纯:安全管理拒绝形式主义

发布时间:2019-10-18

 “6月中旬,我在南方某炼化企业检查、评估时发现,现场标识管理存在明显流于形式的现象。某仪表空气储罐的设计压力为1.05MPa,而压力表表盘所标识的限制压力为1.1MPa,显然这一标识是错误的。空气储罐作为压力容器,其工作压力绝不允许超过设计压力。无论是压力表还是温度表的表盘标识,其目的都是提示企业人员在巡检判定温度、压力是否正常,不准确的标识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会产生误导。这样说来,这项工作做了,但做得不准确的话,还不如不做。”近日,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齐玉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举例说明危化品安全管理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。

 

记者了解到,今年上半年,齐玉纯连续在4家企业检查、评估时都发现了这种温度计、压力表标识走形式的问题,而这4家企业人员素质、管理水平在国内化工企业中均属中等水平以上。此问题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重形式、轻内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

 

齐玉纯表示,从2015年至今,在为上百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提供安全服务的过程中,他发现安全管理形式主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。

 

一是安全生产评价报告、HAZOP分析报告存在无实效的现象。首先,部分评价报告的编写单位评价人员资质存在问题,有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师不做报告,做报告的人员没有资质,到时候由有资质评价师签名即可。其次,有些安全评价报告的指导意义根本发挥不出来。不论预评价、验收评价,还是安全现状评价报告,只是一张安全许可证必需的“门票”而已。再次,有的地方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专家都是圈子里的熟人,对有些实质性的问题常常避重就轻;很多报告就是“复制、粘贴”而来,报告中甚至连其他单位的名字都没改过来。一些企业的HAZOP分析报告也是如此,安排几个人,坐在屋里“为写而写”,没有深入地理解设计思路,没有岗位操作人员参与讨论,没有抓住主要的风险点。

 

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存在为达标而达标,达标后“刀枪入库、马放南山”的现象。一些地方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达标把关不严,一些地区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列入工作目标,基层安监如果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,就会严重影响工作业绩,也就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了。也正是因为一些企业只重结果,所以在创建后不是继续以标准化为抓手,巩固安全管理的成果,而是产生松口气的思想。

 

三是很多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。一些企业将编制的责任制束之高阁,到检查时再拿出来。责任制的考核更是不到位,不是通过考核去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,而是只考虑满足检查要求。

 

四是有的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做表面文章。相当数量的企业,只注重培训的学时,没有真正考评培训效果。更有甚者,为了满足安全检查的要求,做假记录,从学习时间到学习内容、参加人员、考试试卷均是编造出来的。齐玉纯表示,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的隐患。这里的培训到位绝不是培训记录到位,而是通过培训,使员工的素质、能力满足岗位要求。

 

五是多项工作存在重痕迹、轻实效的现象。比如企业事故、事件管理分析报告避实就虚、原因分析不彻底,防范措施表面化,根本问题不从根源上消除。又如,部分企业抄袭其他企业的应急预案,没有与本企业自身的风险相结合;应急预案的演练仅仅是把别人的脚本拿来,演练时只重视拍些照片,而没有对演练发现的问题进行查找、分析,更没有如何改进应急预案的意见,没有真正达到预案演练的实际意义;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,甚至工艺、设备人员对于安全工作中的台账、记录、票证,明目张胆地走形式。

 

“更可怕的是,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存在面非常广,有的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也习以为常。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应当引起我们深思。因为安全生产一旦浮于形式,停留在纸面,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安全生产目的,难以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的真正效果,甚至掩盖了问题、遮住了隐患,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产安全。”齐玉纯提到。

 

事实上,表现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这些形式主义并非偶然,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也决非一两个人或几个单位中存在。

 

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齐玉纯告诉记者,要彻底克服形式主义,必须牢记安全管理的使命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从思想上查找根源,从自身的工作职责着手,找准切入点,切忌应付了事。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有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,着力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,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“一岗双责”;牢固树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,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、落实到人头,形成责任具体、环环相扣的“责任链”,注意发现并及时纠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、表面文章,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,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。

Copyright @ 2020 湖北寰安康华安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